找到相关内容941篇,用时3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唯识学的特质

    以出世间而不舍世间的无住涅槃为归宿。所以唯识学更内契理外契机地体现菩萨的伟大之处,也为人本佛教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。   大时代的浪潮已把人们推到风口浪尖上,现代人产生了八大心理病症:都市白领工作...异生之命入大乘圣位,革众生五之命入一大乘,革众生命入如来位)的思想,以及“以实践人行果,而圆解佛法真理,引发大菩提心,学修菩萨胜行,而隐摄天、二菩萨中,直达尖圆明之极果”,都反映了三真实、...

    常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93681506.html
  • 观音思想的组成架构与主要特点

    佛教的理论基础与全部学说的核心,以证悟这种般若法门为职志的菩萨,便成为大乘佛教的象征,所以,大乘也叫菩萨。发心证悟和已经证悟这种智慧的人叫菩萨,只是前者为因地菩萨,后者为果地菩萨。因地菩萨以解脱为...  观音思想的组成架构与主要特点——李利安   从古到今,观音一直是东方世界最受崇拜的一位菩萨。C·N·Tag在,《Kuanyin:The Cult of Half Asia》(载《The ...

    李利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70884653.html
  • 譬喻----佛教的善巧与美妙

    酪为定圣行,生酥为四谛慧圣行,熟酥为二谛慧圣行,醍醐为一实谛慧圣行。   (四)显示三断惑修行深浅不同之譬喻。优婆塞戒经卷一以兔、马、象等三兽渡河之情形比喻声闻、缘觉、菩萨等三断惑修行之深浅。譬如三兽有强弱,河水有底岸,兔、马力弱,虽能至彼岸,但涉水未深;仅象之渡河,得至其底。此盖以水比喻因缘之理,谓声闻觉悟最浅,缘觉稍深,菩萨最深。法华玄义卷八下则以三兽比喻通教之三,以水喻即空,底喻不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72285031.html
  • 学《心经》用《心经》

    (色受想行识)、十二处(六根、六尘)、十八界(六根、六尘、六识),这叫三科法门,属于众生法;“无老死……亦无老死尽”,属于缘觉法;“无苦集灭道”四谛,属于声闻法;“无智亦无得”,属于菩萨的法。众生、...显示的文字、观照、实相三种般若,这个道理不可改变,所以称为“经”;依此道理修行,十方三世一切诸佛、一切菩萨能够得成就,所以称为“经”;而且,这本经所显示的道理是一切持不同意见的人——佛教称其为天魔外道,...

    净慧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230686339.html
  • 极堪注意的湮没中之摄论宗

    所说唯是菩萨教,故名为顿,即《华严》等经也。”  3.以三法轮为其教判,即小乘法轮、大乘法轮、一法轮,是也。如圆测之《解深密经疏》卷五云:“佛教自有三种法轮:一、小乘法轮,即是三藏教。二、大乘法轮,...定根性声闻,更练根为菩萨,未定根性声闻,令直修佛道,由佛道般涅槃。(中略)欲显小乘非究竟处,令其舍小求大故,现为此事,由如此义,故说一。(中略)若说义,唯一,所余非。”此即谓法华会中以声闻...

    威音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8100987100.html
  • 法华经演义科

      ·初拣二(二)  ·初总拣  ·二别拣(二)  ·初拣声闻  ·二拣辟支  ·二拣菩萨(二)  ·初拣新发意  ·二拣不退转  ·四颂其能知  ·二开显(二)  ·初略显实  ·二略开权  ·二...二)  ·初约缘因明开显(三)  ·初约菩萨  ·二约二  ·三约人天(三)  ·初明起塔  ·二明造像  ·三明供养(三)  ·初意业  ·二身业  ·三口业  ·二约了因明开显  ·二颂未来(三...

    广和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315788939.html
  • 月溪法师讲禅宗修法(2)

    ,中知破我执之非,破法执而落于空执,皆未能入本体,不能见性成佛,大乘菩萨破空执(即无始无明),然后达于实相绝对之境,禅宗之方法,即此最后之一种,而此方法乃不假其他经验理论以达到,而是一种直接证入之...也。图示如后:   大乘,亦名菩萨,梵语摩诃衍,所脩为六波罗密,亦名六度,六波罗密者,布施,持戒,忍辱,精进,禅那,般若是也,修大乘人名菩提萨埵,菩提译为觉,萨埵译为有情,即觉有情众生之意也,简称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392389259.html
  • 月溪法师讲禅宗修法(1)

    ”,是缘觉人所脩,亦名绿觉。大乘脩“六度禅”,是菩萨所脩,亦名菩萨。最上乘乃直示真如佛性,惟证与证,乃能知之,亦名一佛,即拈花示众,教外别传之禅法是也。   华严经云:“若有众生心下劣,为彼演说声闻行,若心明利乐辟支,则为彼说中道,若有慈悲乐饶益,为说菩萨所行事,若有最胜智慧心,则示如来无上法。”释迦虽设种种方便以引导众生,而其唯一宗旨,不外在“见性成佛”一事而已,所谓“为一大事因缘出世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392389260.html
  • 惟因老和尚禅七开示

    四谛十二因缘,菩萨六度万行(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智慧),三十七道品(四念处、四正勤、四如意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菩提分,八圣道分)。法无优劣,众生根器有差别,无有定法名阿褥菩提,亦无定法如来可说,如...无我无我,怎么无呢?转识成智,转小我为大我,牺牲个人利益,服从大众利益,学菩萨,把一滴水,放在大海,众生与我一体无二,古人悟道诗云:   “寂光三昧遍河沙,凡圣含灵共我家。   一念不生全体现,六根...

    惟因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431590728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完)

    法不受不贪,是我佛法。」()   大小乘观   在早期大乘佛教经籍中,便把佛法分为声闻、辟支佛和菩萨,而且斥声闻、辟支佛为小乘,以菩萨为大乘,自居於大乘,对小乘采取打击、排斥的态度。本书一章中谈到,菩萨害怕入於声闻、辟支佛道,甚於害怕堕入地狱,便是这种态度的反映。《法华经》调和大小乘的派别斗争,倡导「会三归一」,主张三都是同一佛,只不过是佛说法的三个次第之分而已。《法华经》不但说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1993150.html